施肥地点对油棕树的成长与产量有多大的影响呢?一般上的见解是肥料施放在油棕树吸肥根生长之处有助提高肥料实用率,进而提升产量。这方面的绩效和油棕根系分布情况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且也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随着树龄的增长,油棕树的根系分布甚至可远至离树基21公尺之遥。但根系的伸展形态是深受土壤结构、地肥力及水份等因素影响,因此树龄不同也造就了不同的根系分布情况。大体上,它的分布范围是在树伞圆围下扩展出去的地方,或在排放修砍下来的叶枝之下表层土里。因此,这些地点成了施肥的地方。如果把这些地点综合起来,看来也差不多涵盖了整段油棕园的面积了。因此,一些园丘甚至采用机车广布施洒肥料,除了行道以外,绩效也获认可。
一些早期的实验已探讨了在成龄油棕树草圆围内施放肥料及在树行间放肥对油棕产量所带来的效果,然而却发现到这两种施肥方式并没有显现产量差异。
另一位著名研究员 (Foster,1976) 的结论是成龄油棕树的吸肥根将会集聚于有适量养分与水份的地方。这也解释了许多根,系被发现集聚在排放旧叶枝的地方及园内挖掘的沟渠旁,或在铺盖植物下。这些较潮湿的地点成了根系伸展的集聚处。
从两项在 1976 – 1980 年间进行过的|相关实验的数据里,可以了解到施肥点与油棕树成长及产量这两方面的关系。首项实验在五段油棕园的树草园围内施放肥料一段是全部的油棕树皆有施肥。第二只施放50%的油棕树,既每间隔一不下肥,第三段是67%的树有下肥但不施放在每第三行树。接下来是第四行树不下肥,有下肥的树供占75%。实验也包括在每行的第三棵树不下肥,但共有67%的树有肥料补给。最后一段是对照组,既是完全不下肥。
这五种不同地点的施肥法,其实验成果数据在1977 – 1980这三年里收集了下来,数据显示,这数种方法所产生的叶干 (frond) 长度及叶干叶子面积 (leaf area of frond) 并没有显着的差异。除了每棵树皆有下肥的做法有较佳的叶干长度外,其他方式所显现的之间差别皆不大。
这数项施肥方式所带出的鲜果串产量也没有重要的差异,最低及最高(吨/公顷/年)的差别是27.97吨 – 33.33吨 (1977)、26.71吨 – 29.31吨 (1978)、26.76吨 – 29.70吨 (1979)及32.74吨 – 34.32吨 (1980)。从中也看出,最佳的鲜果串产量并非来自每棵树皆有下肥的地段,而是在仅施放75%油棕树或每第四行树不下肥做法,所显示的产量 (吨/公顷/年) 是33.33吨 (1977)、29.31吨 (1978) 及29.70吨 (1979)。在1980年也不俗,计有33.11吨,但同年最高产量是34.32吨,来自肥料施放于50%的树或每间隔一行树不下肥的方法。
以上的实验皆采用氮、磷、钾元素并确保每地段享有应有的养分。因此,100%有施肥的油棕树是施放2.70公斤/棵/年的肥料,在50%树有施放肥料地段,用量则提高至5.40公斤/棵/年,以此类推。油棕品种是DxP,种植密度是148棵/公顷,土质属于 Selangor 系列土壤。
整个实验也包括在另两段园丘采用相同的做法进行以做比较之用。这两段园丘的地质看来没有以上所谈及的那段肥沃,因此在叶干长度、叶干叶子面积、鲜果串产量皆较低。虽是如此,实验皆显示,把肥料下在100%、50%、67%、75%的油棕树并且施放在各种不同点,其所产生的差异并不显着也没重要意义。这包括其植物性成长、鲜果串产量与重量。其叶子养分水平分析亦显示之间的氮、磷、钾与铁水平没甚大差别。
在另一个实验则使用两种施放肥料法,其一是在树的草圆围内施放,其二是把肥料广布施放在树行之间的空地上,但间隔一行树不放肥。实验结果同样显示这两种不同施肥点所产生的鲜果串产量也没显着的差异。叶子的氮、磷、钾及镁水平也没有重要的差别。这项实验是采用氮、磷、钾与镁肥而用量是一致的。土质属于 Carey 与 Selangor 系列土壤,也是沿海地段园丘,种植密度为148棵/公顷。这实验里的油棕树种于 1969 – 1971 年期间,记录则从1977 – 1980 年间收集,平均产量数据如表一:
表一所呈现的结果可以解释为油棕树的根系若不受黏质土壤局限的话,那么它是可以伸展至最少一棵树的距离并从那里摄取养分,因此绩效可媲比在草园围内施肥的做法或以足量的肥料施放在50%或以上油棕树的做法。
把肥料施放在间隔行的空间肯定比在树下施肥来得省工、省力,从而搏力成本。对于面积较大且面对施肥工友不足的园丘,它或许是一个折衷且不影响油棕产量的方案。这种做法的绩效也间接地证明采用机车来施肥是可行及不会影响油棕产量的施肥方案之一。从这里或许可以对施肥工作与其绩效有另一番的认识甚至成为新的注解,同时也提供更宽阔的施肥作业空间及更大的伸缩性且不影响油棕收成。
參考資料 :
KH Yeow, Mohd. Hashim and PY Toh, “Fertiliser Placement Investigations in Mature Oil Palm Planting“, The Oil Palm In Agriculture In The Eighties, Volume II, Editors, E. Pushparajah & Chew Poh Soon, ISP, 1982.
Twin Arrow Fertilizer Sdn. Bhd.
Tel : +603 3359 7711 +6016 9815 169
E-mail : info@twinarrow.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