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南美洲油棕种植国如哥伦比亚、巴西、巴拿马、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尼加拉瓜等,油棕芽腐病(bud rot)是破坏性极高的病症,也成为该区开发油棕新种植地的局限因素。这意味着该区种植环境笼罩着芽腐病威胁,其传染及扩散的风险降低了油棕种植的意愿,同时也影响了现有种植地的永续性。
几年前哥伦比亚西南部一个称为Tumaco的地区,面积总共35,000公顷的油棕园受到芽腐病的感染。同时,其中部的Puerto Wilches地区,有些园丘的油棕患病率超过25%。芽腐病最终将导致油棕树死亡。树芽心(bud)腐烂即是这病症的征状。在初期,这病症的发生使到剑叶组织受到破坏,虽然其分生组织可能仍未开始受损。
芽腐病由菌引起
在该地带的油棕种植,芽腐病其实已存在很久了,但40年来许多相关病因研究及讨论仍未取得突破性成果,一直到近年来才由哥伦比亚油棕研究中心(Cenipalma)科学家发现了它的病源,原来Phytophthora palmivora Butl,即是造成嫩剑叶上第一道病变点(lesion)的病原体。病变点成为许多投机微生物及菌类的寄生处,进而破坏细胞组织并造成腐烂。
Phytophthora这病原体其实自1876年起即已受到广泛的研究,并有植物破坏者”的称号。在形态、基因及生理性方面,它和许多的植物病原体有许多不同之处。此外,它是潮湿的热带地区里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对热带水果植物带来了破坏,包括引起根腐、领腐、茎溃疡、叶枯及烂果病等。
Pyhtophthora palmivora这病原体并非只侵袭油棕,它一样入侵其它作物,并造成了可可树的黑英病、木瓜树的根、茎、果烂病、柑橘之根腐及叶枯病、橡胶树的黑线条病及榴莲树的根腐、茎溃疡及烂果病等。
对这病原体在油棕所引起的芽腐病,早期的发现是重要的,并采取清除患叶及施喷菌药等作法,作为治理方案。若发现时病情已进入后期阶段,那么病树应加以清除,避免传染开来。相关的研究显示,芽腐病最先由最新剑叶的缘边开始,并在有利条件的扶助下,病变点扩大至叶心并摧毁整个新生点,之后再延至芽心点,成为芽腐病。
结语
这项由哥伦比亚相关单位所发现的芽腐病原体并成功鉴定下来后,将有助于对此病的预防及治疗工作。其治理方式和一般作法可说是略同,但导因病原体种类可能因国而异,发病率也相信和地理环境有重要关系,因此预防性作业及症状洞悉力将是把关的要素了。
資料來源:
Gerardo Martinez et al.,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Phytophthora palmivora, the causal agent of bud rot of oil palm in Colombia, PIPOC 2009, MPOB.

Behn Meyer AgriCare (M) Sdn. Bhd.
Tel : 03-8026 3333
Fax : 03-8026 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