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林(thinning)意指将高密度种植园丘里的一些油棕树清除掉以减轻因树间太密所造成的产量不佳问题。一般上,瘦行动会因树相竞率太高使到产量下滑而受到考虑采用,或是纯属种植设计中的作法,即是当先以高密度下种来提高初期产果量并带来较高收益,当树伞皆成形使到相竞现象升高时即把一些树砍除以降低之间的竞争所引起的后果。
通常,下种后8-9年的油棕即形成了完整的树伞,并开始展现相竞的现象,尤其在种植密度较高的情况下。这现象除了使到树较倚重植物性成长 (vegetative growth)外,果串数量及果重方面将因此受到影响导致产量下跌。各树相竞力一旦提高,枝叶(fronds)也因相竞作用而增长,这进一步使到铺盖草因光照不足而減低其生存率,使到土蚀率跟着提高了。
如何鉴定相竞的现象?
园丘里油棕树若面临相竞情况将在其成长势及产果形态方面露出端倪。一般上最易看出的是枝叶(fronds)长得竖直,果串也因挤压也有些变形。其它启示现象包括树茎增高得较快(每公顷地若增加多25棵树将使到树高度在20年里增加0.3米)、叶穗(rachis)比平常的更长、园里光线射入率降低使到平地草类逐渐消失、路边树产果量比内内园树好而长高度则小于内园树、产量露出下跌情势、枝叶交叉相叠情况频密及树的旧叶提早枯萎等现象。这些视觉上景象虽然多少带些主观性但作为启蒙或提示用材也不错,唯决定采用前仍须酌量一番为宜。
对于产量剧跌或欲避免这现象的发生,甚至因气候及地质良好导致树植物性成长蓬勃的高密度植园丘,瘦林被认为是一项有效的方案,虽然一些早期的相关研究无法在瘦林方法解决树间相竞情况取得一致的结果。Ooi等人(1989)在马来西亚东海岸花岗石(granite)土地及沙巴州平坦冲积土地(alluvial soils)以从每7棵树中中清除掉一棵(或总树量的14%)的研究里发现到油棕产量因此而增加了,即使种植密度仅是110棵/公顷。在瘦林后的一整年期间里,产量依然会下跌但过后活跃地回升,尤其在肥沃土地上这回势显得更佳。这类式情况在哥伦比亚东部曾经发生过。
在辽阔丘,瘦林行动或无法一一对核树的产量潜能以进行取舍作业,系统式瘦林可能因此而被采用。所谓的系统式即指在系统下被点中的树将被清除掉,不管它的产能可能是最佳的一棵。这方式将能保留园丘作物的原结构,产量之后会增加也是因为树间相竞压力减少的原因。这作法可能将牺牲了许多潜质佳的油棕,一些产能较低的油棕反而幸免于难被保存了下来。
众所周知,当今油棕种植界绝多数采用dura x pisifera (DxP) 种子作为种植材料,而以种子繁殖而成的各种作物包括油棕,仍有异质性(heterogeneous)本质存在使到每棵树的产量会有所差异,没有完美的一致性。有鉴于此,瘦林计划若以选能’方式来进行将美妙不过了,可通过瘦林把树密度松开些,减少相竞压力,并因选择性留住高产树而将低产树清除,此举不仅会变作物原构造,同时也可打造出更高素质及产量的园丘。
倘若采用这方法来瘦林,那么就必须先查看及统计欲被消除掉的低产能油棕并给于6-12个月时间以确定它是否属于低产能,若是的话才将它毒死移走。一项成功的瘦林行动包括把园中14%产能最低的油棕树清除掉。整个瘦林计划的顺序步骤如下列及见图一 :
1. 进行园地视察以确定树出现了相竞的征兆。
2. 利用Corley方程式来计算出叶子面积及理想的种植密度。
3. 把位于6角形中间的油棕树以蓝圈作个记号。
4. 把6角形共7棵树中表现最差的3棵以红圈作|记号。
5. 6个月后再查看一次,并从3棵(红圈记号)中鉴定出表现最差者作为消除目标。6. 把选中的清除目标油棕树毒死再移掉。
瘦林后的油棕将可改善施肥的产果效益,减低采果劳力、修叶及除草等开销,同时园里较佳的光照率将增进铺盖草类的生长,多出来的空旷地也能用来栽种一些有益植物来为有益昆虫提供蜜性食物,从而建立一个生态健全的园丘,以自然界之力防范虫病害的威胁。
这些将被毒死及清除的油棕树一般上会拥有以下性质 :
• 体态庞大且不育的pisifera树。
• 体形弱小及长势不健全的树。
• 展现着异常性质的树如基因橙班、叶子夹小、橙黄叶基、chimera等。
• 叶子盛旺树也高却没产量的树;这种树只着重长高,并相竞光照、水份及养分,产量贡献则偏低。
• 早期因受到过度遮阳导致成长已不健全的树。
瘦林计划看来是不小的工程,然儿为了矫正现有种植密度太高产量下滑使到损失提高或是属于种植计划议程之一必须采用外,种植时采用正确的密度将可避免日后须进行瘦林工作。瘦林的概念也可用在小园丘里一些显然长得夹挤不已的油棕树,与其几棵相挤一起产不出两粒果来不如从中选一或二,并把多余的树清除了,减少其相竞力进而增加其光照摄取率后,果量相信会优于之前了。瘦林行动会改善产果趋势,使到产量提升,但其影响力是耗时的。根据Corley (1976d) 的发现,将高密度油棕瘦林后,也须要17-20个月的时间才会看到树上开展的花串性别比率有所改变,意指雌花串数量比之前来得高而雄花串数量则减少了,意味着产量将增加了。
參考資料:
Helmut von Uexkull, Ian E. Henson and Thomas Fairhurst, “Canopy Management To Optimize Yield” in Oil Palm-Management For Large and Sustainable Yields, Thomas Fairhurst and Rolf Hardter, Editors, PPI, PPIC and IPI,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