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分为3种类,分别是Elaeis guineensis、Elaeis oleifera和Barcella odora。第一种是非洲棕,也是我国(及其他国家)种植界长久来全面采用的品种;第二种是美洲棕而第三种则没进行种植,相关资讯也极少使到对它的了解非常有限。虽有另一称为Elaeis madagascariensis的品种存在但学者对它自居一类的分类法仍存有争议。
Virescens油棕即是属于非洲棕的一种,也因油棕培育计划广泛使用非洲及美洲油棕品种进行交配以培育兼具各种特质的油棕,如高油量、长高率低、枝叶较短、B胡罗卜素高、高碘等,这使到Virescens树时儿出现在园里,颇令人感到莫名其妙为何会跑出这种树来。但也无妨,反正果串续生棕油厂也接受,就由它继续生长吧!
Virescens由于果色与众不同,未熟前呈青绿色而成熟时呈淡橙红色,非常易认也同时添增园间色彩。果色由青转橙使到割果时易于辨认熟果,因此其品质及产量若和E.guineensis略同的话,相信会有种植人能接受及采用。
Virescens外皮颜色虽然和一般油棕有差异,但以果实形状(fruitform)作为油棕分类法的角度来看的话,它和E.guineensis一样有厚或薄的种子壳之分,相等于E.guinensis之dura、tenera及pisifera的性质。意思是指Virescens的种子壳(shell)有分为如dura般的厚壳、tenera般的薄壳和pisitera般的无壳这3种。
在非洲尼日利亚的部落,从10,000个果串里即可看到50串的virescens果串,同样在非洲的安哥拉则每10,000个果串中就有72串是virescens果串,在喀麦隆(Cameroon)则发现到有6%virescens油棕的存在。
其实,除了wirescens外,非洲有另一种油棕称为nigrescens,其果实粒尾端呈深紫黑色但头端于果实粒成熟前转变成青黄色。此外亦有一种更稀有的油棕品种被发现,称为albescens,每10,000个果串中也仅能找到3串罢了,资料上提到其果实粒是白色的(white-fruited),倒真令人难以想象是什么样子的,唯推测仍属nigrescens或virescens品种之一。
Virescens油棕并不是什么新的品种,早在1912-1916年间已在非洲尼日利亚国家种植并取其种子作为繁殖之用。由于在自然界里此品种数量并不多,因此其基因相信存有异质性(heterogeneous)。在非洲刚果(Congo)的经验显示自家(selfed)交配产生了75%的virescens而由外交配(out-cross)则产生50%的virescens。在尼日利亚种植,开放式授花粉产生出46%的virescens及54%的nigrescens。目前我国少数的油棕种子生产商有售卖这类种植材料,因此相信它具有一定的质地。
資料來源 :
R.H.V. Corley and P. B. Tinker, The Oil Palm, Blackwell Science Ltd., 2003.
Chan Hock Seng (M) Sdn Bhd
Tel : 06-556 1086, 012-964 4932
016-663 6198 / 012-3232 055 (Office)
E-mail : chssb@hotmail.com